天九共享卢俊卿:未来的酒店都会成为“氧吧酒店”
91 2022年11月15日
“我们是益启的志愿者,过来参加今天的流调工作。”11月12日一早,设在洛浦街道办512会议室里的番禺区流调溯源中心(洛浦分中心)里来了一批志愿者,他们来自不同的村居,左臂上都贴着番禺益启志愿服务队的标签。
在洛浦街本轮疫情防控工作中,益启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,他们在管控区内配送物资、在低风险区支援核酸检测、在街道办协助流调……,他们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的各个岗位。
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把这些志愿者汇聚在一起的,是一个青年小伙子,他叫李濠铭,背后有1500个志愿者。
11月12日上午9点过,李濠铭匆匆来到番禺区流调溯源中心(洛浦分中心),他要安排好50多名志愿者的工作。“有没有扫码登记?”“这些信息要填写完整。”刚进会议室他就被志愿者们围住解答问题。记者看到,李濠铭身高一米七五左右,身材中等,稚嫩的脸庞藏在口罩内,说话办事沉稳又有条理,很难让人对他的年龄产生怀疑。现场他委托一位热情积极的大姐当领队,让她负责对接其余志愿者,便又赶去沙溪村管控区内。
“沙溪村里发现一个发热患者,现在我们联系村委处理。”驱车的路上,李濠铭收到志愿者发来的信息,他告诉记者,每天都有很多信息要处理,有时清早都是被电话叫醒的。一到沙溪村他便找到志愿者领队及村里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。
“这些志愿者帮了我们村大忙了。”沙溪村工作人员表示:“此前村里和益启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过‘净滩活动’,实行管控后,很多工作都需要人手,我们就马上联系了益启。他们真的很棒!”不止在沙溪村,上窖村、厦滘村、西一村……哪里有需要,他们就去哪里,凡是益启志愿者服务过的地方,都留下一波又一波好评。而这个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仅有7个月。
番禺益启志愿服务队曾用名“中源爱心志愿队”,于2022年3月成立,当时是洛浦街西一村的驻村队伍。今年7月,该队正式更名为“番禺益启志愿服务队”,归属洛浦街团工委统筹管理。
“没组建队伍之前,我就是一名志愿者,一年服务了300多个小时。后来我发现,洛浦街有很多热心公益的人都想参与志愿服务,尤其是青少年能参与的活动,名额很紧缺。于是我就想自己成立一支队伍,优先为青少年服务。”李濠铭回忆自己成立志愿服务队的初衷,他表示,队伍成立后,除去在校学习,自己有一半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志愿服务上,在他的影响下,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也陆续加入了他的团队。
“有人会因为你的年龄,质疑你的能力吗?”面对记者的提问,他坚定地说:“没有。”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青年不一样,李濠铭有着成熟的思维和大局意识,且非常受队员们的信任。韦瑞群是志愿服务队的正式成员,在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,主要是跟着李濠铭做好执行和后勤保障。“他比我的孩子还小几岁。当时我们一起在西一村志愿服务,都没想道他的年龄这么小。相处下来觉得他做事都很可以,我们也很尊重他。”韦瑞群说道。
今年10月,洛浦街东乡村临时管控,益启志愿服务队首当其冲,每天都有50名志愿者协助村委进行核酸检测、拨打流调电话、分配运送物资,积累了成熟的运作经验。因此,11月3日,上漖村和厦滘村划定为中风险地区后,李濠铭积极响应街道党建办和团工委的号召,马上投入新一轮工作。每天他一方面对接村居,了解志愿者缺口人数;一方面发布招募信息,按村居组建志愿者群。
令他没想到的是,成立时只有20个人的队伍,在这期间迎来爆发式增长,目前通过i志愿注册登记参加益启志愿服务队的已有1500多人。“截止到11日,我们志愿服务队共招募了500人次服务于上窖村和厦滘村,他们都是居住在当地的人,熟悉本村情况。每天集合后,就交给村委统一安排。”李濠铭说道。
队伍庞大起来,这对李濠铭来说是一个更大的考验。“经过这一次时间,我们的团队也成长了很多,但发现,现场的协调还是不够完善。”李濠铭告诉记者,他会和其他的志愿服务队交流,取长补短,让队伍发展得更好。对于未来,李濠铭不仅想完成学业,更想继续坚持公益。
“我们是一支立足于番禺区的服务队,希望之后在其他街道有需要的时候,我们也能尽己所能。”